北京工业大学 当前位置:北京工业大学 > 正文

第五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聚焦“碳中和”开展学术交流

  • 浏览次数:67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




9月19日晚,第五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ummit,简称GGCS)进入第二个议题“碳中和的工程方案”,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主持本议题的主旨报告及专题研讨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孙丽丽作题为《“双碳”目标下炼化产业流程再造技术与多能耦合利用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炼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承担着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重任。如何解决好“经济发展”与“清洁低碳”的矛盾是炼化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炼化流程再造技术,充分耦合利用多种能源,延长产业链,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炼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攻关系列关键工艺和工程技术,同步研发关键装备,协同解决数字工程孪生与智能过程调控等难题,加快工程应用示范,推进形成绿色高效生产力是中国炼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英国工业脱碳研究和创新中心主任、郝瑞瓦特大学教授梅赛德斯·马罗托-瓦莱尔作题为《快速与大规模工业脱碳解决方案》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净零排放被视为21世纪的增长机遇。2020年到2030年是为脱碳奠定政策和基础设施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英国工业脱碳战略已为实现脱碳目标和利用清洁增长机遇奠定了框架基础。英国工业脱碳研究与创新中心(IDRIC)作为英国研究与创新机构(UKRI)“工业脱碳挑战计划”(IDC)的组成部分,在创造工业脱碳解决方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将加速创建大规模全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创造工业的绿色未来,为到2030年建立四个低碳集群提供支持,力争在2040年建立首个全球净零排放集群。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与战略能源研究所执行主任蒂姆·利文作题为《美国能源体系净零排放路径》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美国能源体系的三大要素,即:能源、能源载体与储存、能源使用者,阐述了美国去碳化背景下以上要素的演变,展现了能源和载体最低成本组合的最新建模结果,分析了相对于氢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制造燃料和化石燃料,电力作为能源载体的相对作用;同时,分析了影响上述最低成本体系的系列复杂利益相关者和考虑因素。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Ceres Power公司首席技术官卡罗琳·哈格罗夫作题为《氢能脱碳:其它技术所不能及之处》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不稳定局势凸显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之迫切性,各国政府在经济脱碳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而氢能对实现零排放不可或缺,这一点已获得广泛共识。Ceres处于能源转型的中心,致力于更快地向全球合作伙伴交付其固体氧化物技术,该技术为绿色氢能生产提供了高效、低成本和可持续的路径,也为向清洁、可持续的未来转型提供了支持。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霍尼韦尔公司副总裁兼可持续性技术首席科学家加文·陶勒作题为《加速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气候变化这一巨大挑战迫使多行业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并采用新技术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霍尼韦尔公司作为测量、自动化、数字化、航空航天和化工处理技术的供应商,正积极投身运输、建筑和工业领域,通过部署新技术助力客户实现净零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作题为《中国钢铁工业碳中和愿景及技术路径》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气候变化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危机,降低碳排放是解决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自《巴黎协定》以来,碳中和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钢铁是重要的基础结构材料,但与此同时也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的行业。近3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的绿色化取得了显著进步,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约50%,但是由于产量大,碳排放总量高。在考虑中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资源、能源结构调整为依托,以流程优化、能效提升和工艺突破为主线,以绿色低碳产品、产业链协同为保障,中国钢铁工业提出了“双碳”六大技术路径以及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









在专题研讨环节,以上六位带来主旨报告的中外院士专家以及作为英国青年学者代表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威廉·奥贝尔博士,与线上线下的与会者积极互动,围绕本届论坛的第二议题“碳中和的工程方案”共商共议、各抒己见、积极分享,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见解,掀起了本届论坛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新高潮。9月20日晚,中外院士专家将围绕 “数字经济的工程解决方案”议题继续展开交流研讨,届时,中、美、英三国工程院将发表《联合宣言》,为本届论坛画上圆满的句号。


0.252082s